在前一章结尾的时候以色列人经历玛拉的苦水之地的抱怨和以琳水泉的恩典;在第16章以色列人在上帝的带领下离开以琳来到汛的旷野,在这里他们向摩西亚伦发怨言说缺食物!!所以本章的主题是上帝的喂养,包括提供鹌鹑和吗哪给以色列人的肉体,又赐下安息日在属灵上喂养他们(29节);神在他们的抱怨中并没有特别的责备,反而赐下充足的供应!但我们看到以色列人犯罪之时的自欺“【出16:3】说:‘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耶和华的手下,那时我们坐在肉锅旁边,吃得饱足;你们将我们领出来,到这旷野,是要叫这全会众都饿死啊!’”——将甚为痛苦的日子反说成享福的感觉,这种厚颜无耻的自欺也是无人可比的了;当他们在埃及的哀声上达于天的时候,耶和华拯救他们,但是在这样一个天天得见神的同在,云柱火柱带领的这群人之中,却又显出如此的罪性和无耻!这实在是对我们的警诫!这个世界的文化和价值观给予你的是什么?这个世界中不信之人影响你的又是什么?我相信有所谓的好人,好行为;但是整体呈现出来的是什么?你要从这个世界得安慰和满足吗?你会发现你得不到真正的满足!同时在你信主之后,也会遇到狂风大浪,这时候,你会不会像以色列人所说“我不信的时候还没有这样的环境呢!现在信了耶稣,反而遇到这样的事情,还不如不信呢!”所以你就离开了!所以你就如以色列人一样,他们中有没有离开的,圣经没有记载,但根据圣经所表达的,至少他们中间是有很多人想要回头的! 再看17章中来到利非订,这时候没有水了,他们可能知道要去应许之地,但是现在离应许之地毕竟还是比较遥远的,所以肉体的缺乏使得他们又与摩西争闹,甚至要用石头打死摩西!所以对在非利定安营时的以色列会众来说,神的应许地虽有应许,但感觉是遥遥无期的远景。因为从他们当时的现况来说,他们仍在旷野,应许尚未实现。在旷野内的他们似乎什么都缺乏,这引起他们的焦虑和埋怨。这时候我们要知道旷野不只是地点,而且是心理状态的描述。在旷野,他们似乎没有看到神的看顾,尽管实在是神一直在引导他们往前行;但他们的眼睛是瞎的,他们的心是盲的;神一路教导他们律法,提醒他们责任,可惜他们却看不到神的同在,一有缺乏就怨声载道。现在他们没有水,上帝不是直接带他们到绿洲,而是教导他们学习顺服。可惜百姓并不愿意,只一味地责怪摩西,甚至与他争闹。上一次在玛拉发怨言时(出16),摩西除了祈祷之外保持了缄默。但这次摩西的反应很强烈,摩西责备了他们,以至于百姓想用石头把摩西打死,可见其关系的恶化。此时神并没有再摩西和百姓中调解争闹,却为他们解决问题(本段部分参考信望爱注释)。 只是弟兄姐妹,我们要知道上帝吩咐摩西击打磐石,这磐石意味着什么,【林前10:4-6】也都喝了一样的灵水;所喝的,是出于随着他们的灵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但他们中间,多半是 神不喜欢的人,所以在旷野倒毙。这些事都是我们的鉴戒,叫我们不要贪恋恶事,像他们那样贪恋的;——磐石就是基督,击打磐石,意味着击打基督,就是击打神自己!以色列人犯罪得罪神,但上帝承担他们的刑罚,并且因着承受刑罚带来平安和供应!所以正如约翰福音中耶稣所说“我是生命的粮, 【约7:38】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同时也藉着保罗的警诫,这些事都是我们的鉴戒!不要贪恋恶事!何谓恶事?难道渴了想要水喝是恶事吗?这本身不是恶事,但是若因这肉体的需要而得罪上帝,埋怨上帝,甚至攻击上帝(攻击摩西就是攻击上帝),那就是大罪了!那就是大大的恶事了!所以对于以色列人来讲要思想前面上帝的供应,正是在干旱无水之地才是显示信心的时候!那对于我们来讲,你认识的信仰是这样的吗? 同时对于以色列人来讲,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里“试探耶和华说:“耶和华是在我们中间不是?”——这节经文给我们带来的就是那些因不信倒闭旷野的以色列人他们的内心呈现!反映出百姓认为神若与他们同在,就必定给他们水喝。可是信仰只是在这样的层次吗?耶和华已经多次显现,并超自然的带领他们前行安营扎寨,以色列人仍然试探“耶和华是在我们中间不是?”这实在很不合理。,甚至可恨!但是再一次,我们看到上帝还是让最不可能出水的磐石流出水来;祂还是没有太过追究以色列人的试探,还是提供饮水满足以色列人的需求,充满了恩典与忍耐的上帝再次彰显出来! 18章介绍了摩西的岳父叶忒罗来访,建议摩西分派官长、层层负责管理以色列人;而19章开始进入在此驻足近1年的西奈旷野,而这里也成为上帝和以色列人立下摩西之约的地点!恩约核心就是创造主要做你的神,你要做其子民;同样,我们要归神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你愿意吗?(bai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