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24-27章
整个出埃及记告诉我们:出埃及不是目的,敬拜神才是。对以色列人来说,敬拜神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关乎围绕会幕(圣殿)的敬拜(到上帝面前的聚会敬拜),另一部分是关乎遵行耶和华的诫命,生活中的敬拜。从20-23章,上帝颁布了道德律,也就是十诫,和民事律,即以色列人当如何行。这些构成了“圣洁的国民”当要遵行的律法条款。而在24章中要进行正式的立约仪式。而后面从25章开始,上帝启示如何建造会幕,如何献祭,讲到了关于敬拜上帝的内容,是归耶和华作“祭司的国度”。这样出埃及的框架就清晰了,1-18章,是上帝的救赎,出埃及;19-24章,上帝与百姓立约,成为圣洁的国民;25-40章,成为祭司的国度,启示会幕的建造。
24章的中心经文是【出24:8】 摩西将血洒在百姓身上,说,你看,这是立约的血,是耶和华按这一切话与你们立约的凭据。上帝用一种看见的立约仪式,确立了他与以色列人的关系。上帝与他的百姓立约确立的是一种亲密的关系。而维系这个亲密关系的是“立约的血”。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血要先洒在坛上,再洒在百姓身上呢?因为必须先满足神的要求,否则他的公义与圣洁对我们永远是一种威胁;出于怜悯,他指示摩西以这个代死的方式,用洒血来象征:凡他怒气所威胁者,都可因此被接纳,得以进前来与他和好,有所相交和团契。接下来,血也要洒在百姓的身上,是在什么时候呢?是在摩西将约书念给百姓听后,百姓表明愿意顺服的时候。这表明立约的血会提供给愿意顺服上帝的百姓。这意味着对于愿意顺服的百姓来说,立约的血一方面通过代赎建立了与神和好的关系,另一方面,立约的血也保持这一与神和好的关系,即:当他们致力于过顺服生活的时候,对于这样一群委身于顺从的百姓来说,血就提供给他们。即使当他们失脚或跌倒时,因着他们是神的子民,就有立约的血提供给他们,为他们代赎。这羔羊的血,不是别的,乃是耶稣之血的预表。而基督所成就的是比摩西更美,新约的百姓是没有资格直接到上帝面前来的,必须借着摩西作为中保;而基督用他自己的身体,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使得原本没有资格到上帝面前来的人,因着基督,就可以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宝座前。
出埃及记25章,上帝启示摩西造三个物件:约柜,陈设饼的桌子和金灯台。26章,主要启示了会幕本身的建造,而25章是启示会幕里面物件的建造。会幕,通俗来说,就是一个帐篷,只不过在内部结构和用料上各位讲究,因为,每一个物件,每一样材料都是上帝亲自启示的。27章,启示了铜祭坛的建造以及院子的帷子。上帝不断重复一句话【出25:40】 要谨慎作这些物件,都要照着在山上指示你的样式。为什么?因为一方面,如何敬拜神,不是由人来决定,而是由上帝来定规;另一方面,人的顺服,要体现在一切小事上;因为,关乎敬拜上帝的事情,没有一件事情是小事。人对上帝的敬畏,就是体现在这些小事上。注意,这里启示的所有物件都是摩西在西奈山上领受的,后面36-39章经文又把这些物件重复了一遍,为什么呢?因为36章是上帝的子民照着神的吩咐不折不扣的完成了“山上的样式”,是完全遵守了神的话。
摩西,有没有能力造一个更好的?当然有,因为【徒7:22】 摩西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说话行事,都有才能。埃及最伟大的学问是什么?建筑。因此,摩西绝对有能力造出来;但是上帝没有用摩西的才能,而是自己亲自启示出来。出于人意的敬拜,都不是真正的敬拜,人以为正确的敬拜方式和敬拜方法,若不是出于上帝的启示,都叫干犯上帝。同时,透过这些物件的建造,上帝让人,包括有才能的摩西,要学习顺服。因此,我们说,会幕的建造及会幕里的服侍,是上帝树立以色列人的敬拜态度,这个敬拜的态度就是:以上帝为中心的敬拜。凡不是上帝吩咐的,人一律不能做;只要是上帝吩咐的,无论大小,我都要不折不扣的完成。上帝说用皂荚木造一章桌子,我就不能用歌斐木来造,即使你认为歌斐木是造方舟的材料,不怕风吹雨打,非常耐用,即使你认为歌斐木由诸多的优点;只是上帝说不行,那么,我就甘心乐意的顺服。
另外,会幕是上帝与人同在的地方,是上帝住在人中间,因此,我们也称会幕是以马内利,就是神与人同在的意思。而整个会幕预表谁呢?–基督。其次,会幕里面的物件也在预表基督(陈设饼,金灯台都在表征基督就是生命的粮,是世界的光)。而在应用层面,我们说会幕预表基督的身体,也就是他的教会。意味着,上帝透过他的教会住在世人当中。从至圣所里的施恩座,到圣所里的陈设饼、金灯台,再到外院的铜祭坛,是基督道成肉身的过程,他从至高荣耀之处降卑,向我们宣告他是生命的粮,是世界的光,然后成为了罪人的赎罪祭,献上了自己的生命。而我们进到施恩座前的步骤恰恰相反,你要先借着基督赎罪,透过基督进到施恩座前得怜悯,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sun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