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记第4章主要记述在以芴死后,以色列人行神眼中看为恶的事情,于是神把他们交在敌人迦南王耶宾手中。他们被大大欺压二十年,在经历黑暗苦楚的环境中他们呼求耶和华神。神兴起女先知底波拉作以色列的士师,她从拿弗他利召唤巴拉并且向其宣告神的命令。神吩咐巴拉率领一万人去攻击迦南王耶宾的将军西西拉,并且已经应许把西西拉交在他的手中。巴拉并没有立刻出发,而是要求底波拉与他一同前往。在争战的过程中,虽然以色列人面对西西拉九百辆铁车和全军的威胁,但是巴拉依然取得了胜利,西西拉全军全部倒在刀下,只有西西拉一人步行逃跑。因着夏锁王耶宾与基尼人希百家和好,西西拉就逃到基尼人希百之妻雅亿的帐棚那里寻求帮助,但雅亿就趁着西西拉疲倦沉睡之时将其杀死。神使迦南王耶宾被以色列人制伏,最后将其灭绝。
士师记第5章主要记述底波拉和巴拉在得胜之后所作的一首凯旋之歌。在诗歌中诗人首先回顾从出埃及至迦南期间,神所彰显的权能,神一直保守看顾祂的百姓。然后诗人陈述以色列人因着不顺服而陷入到水深火热的凄惨处境之中,但神并没有不顾他们,而是搭救他们脱离困境。再然后诗人描述了第4章中战争的经过以及结果,神再次保守以色列,使敌人落入悲惨之境。最后诗人更是表达与神为敌的必会灭亡,而那些仰赖神的人必然会欢喜快乐。
在第4章经文开始我们可以看到以色列人在“国中太平八十年”之后,他们“又”再次行神眼中看为恶的事情。八十年的时间,老一代可能已经过去,新一代人已经成长起来,他们可能已经忘记了过去曾因着不事奉敬畏耶和华神,行神眼中看为恶的事情所遭遇的悲惨处境。他们在如此安逸平稳的环境中渐渐地远离神,再次地犯罪得罪神。这让我们看到人的败坏与堕落,容易忘记过去所遭遇的苦痛,也更加容易忘记神的怜悯和恩典。人常常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任意而行,却不愿意遵守神的诫命。因着以色列人的悖逆,于是神也再次把他们交在敌人手中,使他们被敌人欺压,遭受苦难。在苦痛之中以色列百姓呼求神搭救他们,神这时并没有因为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悖逆而放弃他们,而是再次兴起士师带领他们。在经文中我们看到底波拉和巴拉率领一万人胜过了拥有九百铁车的西西拉军队,所有人都倒在以色列人的刀下,也看到雅亿在西西拉疲倦沉睡时将其杀死。底波拉、巴拉和雅亿在这场战争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更加让我们注意是另一位。在经文中是谁吩咐底波拉召唤巴拉呢?是谁应许巴拉能够得胜呢?是谁要将西西拉交在一个妇人(雅亿)手中呢?是谁使以色列人的手越发有力?是谁使迦南王耶宾被以色列制伏呢?答案就是神。在以色列人胜过仇敌的背后,乃是神对于他们的保守和应许,更是神对于他们的怜悯和慈爱。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在第5章当中底波拉和巴拉作诗歌颂神,因为配得称颂的不是底波拉,不是巴拉,更不是雅亿,乃是那从出埃及一直到如今看顾保守带领以色列民的神。
我们原本是怎样的人呢?保罗在罗马书1章20-22节说“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森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仿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我们原本就是如此的人,是那无知愚顽眼瞎耳聋心硬之人,是走向灭亡的人。但是神那主动的恩典却临到了我们,神把祂独生的爱子耶稣基督赐给我们,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这原本应该在罪上而死的人,现在因着主耶稣基督的义而得以存活,也因着他所受的鞭伤,我们便得到了医治(彼前2:24)。愿我们不忘记神的恩典,不忘记我们得救乃是因着主耶稣基督的舍己,愿我们生命里发出“我要向主歌唱,我要歌颂主”的声音,更愿我们的一生荣耀神并且以祂为乐直到永远,正如第5章31节最后诗人所讲“耶和华啊,愿你的仇敌都这样灭亡,愿爱你的人如日头出现,光辉热烈!”。
士师记第6章1-10节记录以色列百姓的堕落和神的惩罚,以色列百姓的呼求和神差遣先知责备他们。米甸人是神惩罚以色列的工具,他们联合亚玛力等外邦势力,在以色列全地不时进行掠夺。引人注目的是,神在拯救向自己呼求的百姓之前,先强烈指责他们拜偶像的罪。面对患难,灵性暗昧的百姓,并未省察悔改,而是大大抱怨神。11-32节说明了基甸蒙召作以色列士师的过程。基甸第一次与耶和华使者相遇,信心不足,不敢带领人参与耶和华的救赎事工。他对于以色列未来失去盼望,内心充满挫败感与屈辱感,在酒榨那里打麦子。这时,耶和华的使者呼召他作以色列的拯救者,他没有立即顺从,而是耶和华的使者发出疑问,并且之后向神求证据证明与他说话的是神。从出埃及中我们可以看到摩西也因着感到自己无能而试图回避神赋予的使命。但这里基甸的问题不是因着感叹自己的无能而拒绝上帝,而是他首先对于神有疑惑和怀疑。基甸对神所发出的疑问和怀疑,岂不意味着当时以色列民中所想的吗?他们怀疑抱怨神,却忘记自己所遭遇的处境乃是因着自己的悖逆。基甸认为自己不能够拯救以色列民,于是他向神求证据,证明与他说明的是神。当他得到神以忍耐赐下的确凿证据后,于是深深痛悔,发出“哀哉”的声音,因此这是他确认知道与自己说话的乃是神,于是他甘愿顺服神的命令拆坏巴力的祭坛,砍下坛旁的木偶。我们看到基甸在苦难中的时候,他会怀疑耶和华是否与以色列同在,我们今天是否在苦难中怀疑神的同在呢?在苦难中岂不是更加显明我们自己的信心吗?在希伯来书作者在希伯来书第12章1-3节讲论说“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他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那忍受罪人这样顶撞的,你们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在我们的前面有许多的见证人,他们在各样处境当中依然以信心仰望主耶稣基督,因为他们清楚知道他们是寄居者,是客旅,他们所盼望的是荣美的家乡,他们也更加知道在各种环境之中唯有主耶稣基督是他们的依靠,是他们的保障。同样的,在罗马书第8章35-39节“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 如经上所记:‘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 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 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这段经文无疑更是激励我们在各样的环境中仰赖依靠神。33-40节描述基甸的军队与入侵势力直接交锋前的情况。耶和华的灵降临在基甸身上,他就吹角,就有许多人来跟从他。基甸之前经历了神亲自与他说话,并且藉着证据证明与他说话的就是耶和华,但是在真正交战之前,他依然缺乏信心向神求问证据,想要再次明确神是否真的是使用他拯救以色列民。(zhou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