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上第11章
基列雅比位于约旦河东,受到亚扪人的威胁。虽然因着以色列与亚扪人(罗得的后代)之间的血缘关系,摩西和约书亚没有伤害他们,但亚扪人却总想要向东扩张他们的领地,认为约旦河东是属于他们的。神曾藉着耶弗他打败亚们人,制服他们,阻止了他们对约旦河东的威胁,当时耶弗他率领的是约旦河东的军队,而约旦河西的以法莲没有帮助他们,事后又责怪耶弗他在以色列中独自为大,为此耶弗他与以法莲人起了激烈的冲突,杀了许多以法莲人。在士师记的末了基列雅比人没有参与攻打便雅悯的行动,因此而被攻打,并使他们中间所余剩的处女与便雅悯余剩之人结婚。(参丁道尔)
因此,当亚扪人再次进犯时,雅比人竟然绝望,没有想到抵抗,而是想要直接投降,离弃与神的盟约,而与敌人立约,可见他们属灵的光景是何等的糟糕,所以,他们被攻击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历史的缘故,他们一开始并不对其他支派的帮助有指望,但是拿辖竟然如此恶毒,想要故意凌辱以色列人,使他们完全丧失战斗力,永远成为他的奴隶,这激起了雅比人的反抗意识。拿辖竟自大地给了他们七天时间,因为他料定不会有任何人来帮助他们,当然,他期望雅比人可以自己投降,免得自己动手麻烦。当消息传到约旦河西,便雅悯人为他们哀哭,可见拿辖并非是没有道理的,以色列人现在如一盘散沙,被非利士这个劲敌侵犯,没有任何的战斗力。但神的灵抓住扫罗,激起他的勇敢,并使得以色列人惧怕,顺利集结为大军。当消息传到雅比人中,他们给了拿辖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意思是明日我们会出去到你们那里,表面的意思是投降,但也可理解为出门迎敌。神借此坚固扫罗的王位,但接下来他也向以色列人显明,这胜利并非是他们求立王而得的好处,而是神的恩典。
撒上第12章
撒母耳向以色列人表明自己在他们中间服侍时的公正,讲述神对他们列祖的恩典和带领,虽然他们一次次地悖逆神,但神借着士师的手搭救他们。如今,以色列人竟然硬着心离弃神,想要像外邦那样,有一个君王来统管他们。以色列并非不可以有君王,但是却一定不可以是像外邦那样的君王,因为耶和华神是他们真正的王,人类的王是代表神来管理,需要完全服从神的律法,而以色列人所求的王却是像外邦那般的君王,因为他们不想遵从神的律法,对神失望。神借着撒母耳向他们显明自己的不悦,使得以色列人惧怕,意识到自己的罪,求撒母耳为他们祷告,撒母耳的话当成为我们所有人的劝勉:“不要惧怕!你们虽然行了这恶,却不要偏离耶和华,只要尽心侍奉他。若偏离耶和华去顺从那不能救人的虚神是无益的。耶和华既喜悦选你们作他的子民,就必因他的大名不撇弃你们。至于我,断不停止为你们祷告,以至得罪耶和华”,同时也警戒他们不可再犯罪,当侍奉耶和华。
对于如此悖逆的民,神向着他们是何等的怜悯与慈爱!我们也是如此悖逆,心中常常轻慢神,想要抓住其他的东西来满足我们的需求,却忘记了那领我们出离罪恶死亡的耶和华我们的神!但是,不要惧怕,不要灰心!耶和华我们的神不会离弃我们,当悔改归向他,你就必被悦纳!当离弃你的罪,不容自己灭亡!除了罪,什么都无法真正威胁你与神的关系、危及你的生命!当投靠那救你命的主,凭他的血洗去你的罪、洁净你的心,顺服他的带领,过圣洁而得胜的生活!
撒上第13章
扫罗作王两年,显出他是何等的愚昧,并没有管理以色列人的能力。他没有趁着大败亚们人时以色列人士气高涨,集结大军攻打非利士人,而是自高轻敌,将以色列人赶散,只留下3000人,若作为自己的护卫队就显得太多,若作为预备打仗的部队又显得太少。当非利士人集结后,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麻烦来了,才想起吹角召聚以色列人,他还妄想会如同上次那般,以色列人如洪水般冲泻而下,谁知没有神的帮助,竟然是如此凄惨的光景,没有人敢出来迎战非利士。
明显这是神的试验。撒母耳早在膏立扫罗之时就告诉他今日要发生的事,并清晰的吩咐扫罗当如何去行,与他约定时间,但是扫罗却自作主张,违背神的命令,私自献祭,目的是取悦众人,操纵宗教,笼络人心,如同外邦的君王一样!当撒母耳指出他的罪时,扫罗百般辩驳,寻找各样借口,就是不肯在神的面前降服,承认己罪。他责备撒母耳来的太迟,不遵守约定,但是撒母耳的确是根据约定时间,让他等候七日,在七日结束时他就会到达,扫罗为了这几个小时的急躁而犯下大罪,以至于被神离弃!他找借口说,自己献祭是因为敬畏神的缘故,但这正显出他的悖逆!神不喜悦恶人献祭,他们的祭也丝毫没有功效,反招神的恨恶!最后,跟随扫罗的人只剩下600。以色列人想要自己的王,此时,他们应该能看见,若没有神的同在,他们将是何等的落魄啊!
我们是否真心仰赖神呢?是否晓得神大能的作为呢?是否乐意顺服神、尊神为大呢?让我们记得扫罗的教训,不可离弃耶和华你的神,不可凭着自己的私意崇拜!当我们犯罪时,不可硬着心为自己辩解,而是要投靠那召你、救你、乐意施恩赦免你的神!我们的神已经显明他的慈爱,那十字架便是最好的证据!神的爱子为你流血,为要挽回你,你还有什么需要在神的面前遮掩的呢?箴23:26我儿,要将你的心归我,你的眼目也要喜悦我的道路。(li笔记)